查看原文
其他

南开大学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化学概论》

《化学概论》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视频

任课教师:邱晓航,化学学院教授

课程类型:大类基础课

课程学分:3学分

育人目标与课程特色

思政育人目标

本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既是通才教育课,又是素质教育课,在讲授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实事求是、求真创新、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问题,学会思考和分析与学科相关的社会及经济现象。

课程特色

① 以学堂在线智慧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智慧平台,发布课程视频、相关阅读材料和讨论,引入课程思政元素。

② 以O-AMAS有效教学法为手段:课堂采用O-AMAS有效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 以南开大学丰富的科研成果为依托:运用本校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基础知识在科研创新中的具体呈现,为学生搭建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

教学实践思路与创新

教学实践思路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它与实际生活、工业生产、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因而,化学概论既具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学科属性,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以及责任担当的培养;另一方面,课程可利用化学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例,挖掘课程自身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团结协作等人文精神。

创新点

本课程教学中大量使用史实为素材,坚持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贯穿课程始终。课程尤其注重爱国主义的熏陶,将南开大学老一辈化学家的爱国情怀典型案例由知名学者为专题讲座,将南开学者的科研成果与课堂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学案例库,强化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强化专业本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

具体教学案例

案例一

通过能源、环保等社会相关问题,唤醒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中,元素化学部分讲授氢的化学键特点、氢能源的利用等知识点。通过对比氢与其他能源的区别,提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化学人的责任担当。介绍南开化学前辈申泮文先生在氢能源、镍氢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追忆申泮文先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往事,进行爱校爱国教育。

案例二

稀有气体元素的发现和化合物性质。

稀有气体的发现被称为“小数点后第三位的胜利”,体现了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讲故事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小的差别没有被当成误差?引导学生复习“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从而可推知,导致科学发现的实验一定具有可重复性,凝结了科学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稀有气体元素化合物的发现体现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思政元素设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